今天讲的「零数据」是第一个模块「数据智慧」的第六讲,也是最后一讲。
关于数据智慧的前面五讲,大数据、小数据、活数据、伪数据、软数据,都是有数据前提的情形,很多人就问了,如果没有数据怎么办?
没有数据,就是我所说的「零数据」。所以这一讲,我们专门来讨论一下如何解决没有数据的问题。
简单来讲,没有数据就创造数据。
很多人会问了,数据怎么可以创造呢?有就是有,无就是无。
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的理解,这一讲,我先讲方法,再讲管理思维。
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系列模糊的信息,并没有可量化的数据,比如我们经常碰到的风险问题,汇率风险、供应商交货风险、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诸如此类,碰到这类问题怎么办?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代理值估测法。
就拿上面的风险管理为例吧。我之前在德国国总部负责给 CEO 做一份董事会月度综合报告,其中有一页就是 Risk Report,季度风险与机会展望。
大家可以看一张风险机会测算表,这张表里的每一项内容都是有数值的:
先看第一条,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影响,首先从方向上来讲,它是一个造成资金外流的风险,所以是负数。可能造成的成本为 100 万元,发生的概率是 50%,所以这一项效果值为负的 50 万。
第二项事件,可能获得地方政府的投资补贴,这是一个机会,全都落实的话可以获得 60 万,但有一小部分的项目补贴没有把握,于是就把概率为从 100% 调到 75%,于是这一项的效果值为正的 45 万,60 万乘以 75% 等于 45 万。
可能发生的第三个事件,上游的材料供应商供不应求,会对材料提价,这是一个风险,影响为 80 万。根据手头的供应链分析数据,这一项几乎肯定会发生,于是就把概率设为 100%,效果值负 80 万。
第四个事件,下季度法庭会作出知识产权纠纷判决,我方可能胜诉,所以是个机会。标的金额是 200 万,虽然律师的意见显示我方胜诉几率很大,但是鉴于国际裁决的流程比较慢,下季度有可能结果出不来,所以概率放 25%,效果值为 50 万。200 万乘以 25% 等于 50 万。
最后一个事件是用工荒带来的工资成本增加,以政府最低工资上调后的工资测算,会有 20 万的额外成本,执行的可能性一半一半,所以概率放 50%,这样风险效果值就是负的 10 万。
最后,将上面五项的数字加起来,获得一个负 45 万的净效果值,对应于下个季度的预测利润,占比 0.5%。
大家可以从上面这个例子看出,像汇率、政府补贴、知识产权纠纷等很多自己没有太大掌控权的外部信息,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填入一个代理值来计算的。具体而言,汇率的波动,我们不知道它会怎么变,我们就放一个代理值进来,美元兑人民币是 7.0 还是 7.1 还是 7.2,这个代理值本身是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我们第一次做只是用了花旗银行的预测报告,觉得人家是专业的投行就行了。做着做着,我们觉得用一家的不太保险,就找瑞银、渣打等七家投行,用这七家的中位数的平均值来做汇率的 proxy 代理值,这个数字的置信系数就高很多了。
可能有的同学还会有这样的疑问,真实的汇率很可能会出现偏差的,你这样估算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