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7 年,春节,村子里一片热闹欢腾。
余贵银却一个人,蹲在村头抽起了烟。
他在愁钱的事。
今年,他妈病了,做手术欠下了 2 万多的债。
为了还债,只有小学文凭的余贵银决定外出打工。
可工作难找,最后只有一家私人煤矿要了他。
一年,靠卖命,存了 1000 块钱。
离还清 2 万块钱的债,还遥遥无期。
就在余贵银万分绝望的时候,迎面走来了潘申宝。
对方大金链子大金表,西装笔挺,一看就是挣了大钱。
潘申宝热情地和余贵银打招呼。
余贵银轻声附和。
潘申宝看出了余贵银的拘谨。
他了然地笑了笑:
「兄弟,咱好几年没见了,出去叙叙旧吧,我请你去城里吃饺子!」
余贵银跟着潘申宝来到城里。
吃饭的地方是一家消费不低的饺子馆,潘申宝点了满满一大桌。
期间,潘申宝跟余贵银讲了很多,城里灯红酒绿的生活。
KTV、西餐厅、洗浴中心,这些都是省吃俭用的余贵银,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余贵银心生羡慕,但更多的,是觉得不公平。
两人都是小学毕业,都早早外出打工,凭什么潘申宝混得比自己好这么多?
余贵银满脑子都是疑问。
两瓶酒后,余贵银开始跟潘申宝哭诉:
「我打工,煤矿老板都不把我当人,家里背着债,我是一分钱都不敢多花。
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现在卖命挖煤也挣不了几个钱,说不定哪天人就被埋了,要是能像你一样发财就好了。」
潘申宝听后,大笑了几声,认真打量了一下余贵银,眼珠子滴溜溜一转:
「我倒是有个路子,能让你发大财,就看你敢不敢了。」
2
余贵银立刻来劲了:「干,当然干。」
潘宝申没有着急说生意,而是扯起了闲话:
「我不是个吃独食的人,有发财的路子,倒也不介意分享。
你是我的老乡,我打心底想帮你。
不过,我还得考察考察,你这个人行不行。」
余贵银急了:「我这个人,没别的优点,就是干活卖力。」
潘申宝夹了个饺子:「你胆子够大吗?」
这句话让半醉的余贵银醒了酒,支支吾吾半天没回话。
潘申宝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
「我可以带着你干!
但是,你得豁得出去!
不然照你现在这个样,一辈子你也还不起债!」
打工的苦闷和还债的压抑涌上心头,余贵银咬咬牙:
「我连卖命的挖煤都干了,还怕个啥!」
潘宝申见余贵银表态了,这才神秘兮兮地讲出了自己赚钱的「法子」。
潘宝申的挣钱方式是「打点子」。
所谓「打点子」,就是在矿井下,把人打死,伪造成「塌方」,最后冒充死者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金。
干这个,一年就能挣到别人一辈子的钱。
余贵银当即便决定跟着潘申宝赚大钱。
当场认了潘申宝做师傅。
3
很快,潘申宝给了他一个考验。
准备带着他干一次试试看,成了,就能跟着师傅吃香喝辣。
败了,就滚回家一辈子做个穷光蛋。
第一步,是挑「猪」。
「猪」是这行的黑话,主要代指农民工。
潘申宝是这行的老手,不仅有余贵银一个徒弟,还有一个小组织,基本都是家里的兄弟姐妹。
他们选择在火车站挑「猪」。
很快他们就盯上了一个农民工,老刘。
老刘听说不远处有个私人煤矿招工,一天能赚 200 块,马上就心动了。
老刘当即表示愿意跟着他们走。
「猪」上钩了。
第二步,是「找矿」。
「找矿」由潘申宝的大哥负责,一旦找到了,要亲自派人去矿里干个几天熟悉情况。
余贵银第一次加入,必须每个环节都参与,于是他以找工作为由混进了这家私人煤矿,干了几天。
接下来就是第三步「凑班」。
就是要在矿场找几个同伙分工合作,带着「猪」一起下矿。
期间绝不能有外人,一人放风,一人搭戏,一人杀「猪」,一人谈判。
一切准备妥当。
4
几天后,老刘跟着余贵银一行人来到私人煤矿。
趁着晚上换班的间隙,潘申宝一边和老刘聊天放松对方的警惕,一边暗示余贵银动手。
第一次作案的余贵银,双手颤抖,趁着老刘不注意,一把将他推下了 10 米深的矿井分支,老刘当场摔死了。
随后同伙哭嚎着跑出去叫来了矿主,潘申宝则跪在地上痛哭。
潘宝申说自己是老刘的表哥,要求矿主赔偿。
私人煤矿大多不正规,矿里的安全规范就是摆设。
心知肚明的矿主选择息事宁人。
安慰了潘申宝几句,两人协商了 5 万块的抚恤金,用钱摆平了这件事。
拿了钱后,矿主立刻安排人将老刘火化。
潘申宝一行也以回老家安慰父母为由,离开了煤矿。
整个过程异常顺利,潘申宝对于余贵银的配合非常满意,当场宣布余贵银成功入伙。
入伙成功的余贵银却陷入了内心的挣扎。
今天的事情给他的冲击太大,他第一次杀人,他不知道要不要继续。
师傅潘申宝看出了他的挣扎。
为了安抚他,潘宝申从 5 万抚恤金中,拿出六成分给了他。
「这是 3 万块,你第一次干,就当你的入伙奖励了,怎么样,是不是顶你赚十年的钱了?」
要知道,1997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也才 2450 元。
接到厚厚一沓钞票的余贵银,内心的狂喜瞬间冲散了一切犹豫,他下定决心跟着师傅继续赚钱。
眼看余贵银已经尝到甜头,潘申宝又向余贵银抛出了一个炸弹:
「你这就算上道儿了,这点钱嘛,只是开头而已,我还有一个办法,能让咱俩赚得更多!」
5
潘申宝说,加上余贵银,现在团里有 12 个人了。
通过前一次打点子,余贵银也彻底了解了道上的规矩和流程。
打点子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分工。
有时几个人就能成功,有时就需要十几个人合作。
而且,打点子这行,是一次性买卖。
同一批人在同一个矿里无论是否成功,都只能干一次,否则很容易被识破。
所以,想挣大钱,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
必须扩大队伍,规模化,流程化。
潘宝申说:「咱们要是人多了,就能同时赚好几份钱了!现在团里都是我同村的兄弟,外边的人我信不过,可我对你很满意,刚好我缺个副手,你来吧。」
余贵银满心都是对师傅的感激,听罢立刻表了忠心,愿做师傅的左膀右臂。
6
两人在同村招募了十几人,有男有女,团队迅速扩大,分工也逐渐明确。
一批人专门去全国各地「找矿」。
必须是偏僻,非法途径的私人小矿。因为小矿不需要身份证就能上工,鱼龙混杂便于伪装。
一批人专门在全国各地的煤矿和火车站蹲「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