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人脉枢纽:成为人脉枢纽的七步行动》是作者何圣君所撰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书中精彩内容:...
在你的身边肯定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总能拿到第一手的消息,但也不想像个八卦大喇叭一样随便传播。你刚刚知道这件事情时,人家早就知道了。他们和各部门核心成员的关系,也都很不错。在你看来,很多很困难的事情,他可能打个电话就分分钟解决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类人在学校里,TA 可能是学生会干部;在公司里,TA 就很早就坐上了领导岗。而且后续的升迁也越深越快。通常这类人往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脉枢纽,正是因为 TA 成为了人脉枢纽,TA 才能通过人脉杠杆的力量,积小胜为大胜,像滚水球一般不停地在创造机会,并通过这些机会获得令人羡慕的成果。
人脉枢纽在社会网络理论中有一个特别专业的称呼,叫做结构洞,Structual hole。这个定义非常形象。想象一下,如果两个部门或人,他们能力互补,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只有通过某个第三方才能交换信息,形成合力把事做成。那么这个非常重要的第三方就占据着结构洞的位置。
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工程师成为了人脉枢纽,TA 的绩效评价就会大幅度提高。比方说如果 TA 在企业中多链接一个成绩更高的同事,TA 的绩效评价平均就可以提高 10%;如果 TA 连接的这位同事和 TA 不同部门,绩效评价平均提高 24%;如果这个同事和 TA 又恰恰不在同一个城市,那么 TA 的绩效评价平均可以提高达到 28%。
人脉枢纽为什么能给个人带来如此大的提升?这是因为不同信息和专业能力的结合往往就能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比如技术负责人和销售人员,他们一同前往合作公司洽谈业务会比仅仅只是这个销售人员单独前往的成单率更高,效率也更高。
如果你理解了成为人脉枢纽是一件对你来说特别重要的事,那么你就已经完成了成为人脉枢纽的第一步。
第二步,清晰定位你的标签。有一句精句:叫做如果你不知道一艘船要去哪里,那么任何风都是逆风。定位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就能识别并且付诸行动。
更重要的是,明确的定位本质上就是我们上一节课核心公式中的个人品牌。它能让别人对你贴上你期望被贴上的标签,让所有和你接触过的人对你有非常明确的辨识度。
比如说起在你身边,谁写的 ppt 颜值最高,或者 excel 公式用得最好,又或者说谁唱麦唱的最好。你的脑海里边一定已经浮现起某一个或者几个人,这种反应就说明了他们在你认知中所定下的定位。
你可能会说,我知道定位重要,但我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我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建立自己的定位呢?所以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努力发现并成为你定位的标签。
市面上存在着多种关于找到自己定位的理论模型,比方说你要找到三个圈:能力圈,兴趣圈和价值圈,然后找到这三个圈的交集,也就是你的甜蜜点。这个有关甜蜜点的三圈理论,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很多时候都是已经找到定位标签的那些大咖事后去做的一些总结。在你还没有发现自己到底该怎么定位的时候,很可能对你的帮助非常有限。
但我今天给你介绍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名称,就叫做「用三个标签定位你想成为谁」。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你总会遇到一个或者是几个你特别喜欢和认同的人?比如我就非常喜欢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美国影响力和说服力》的作家罗伯特·希奥迪尼,还喜欢在 TED 的演讲里那一些气质儒雅、娓娓道来,时而引来掌声和欢呼的舞台演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