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朋友们带来钱自严写的《作业价值:有些资源消耗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该发生?》,刻画了精彩内的故事。小说精彩片段:...
今天我们继续第二模块的成本分析主题,这一讲的主题是「作业分析」,这一讲的内容与上一讲作业成本有着紧密的关联,没有学习上一讲的,建议先听一下上一讲作业成本的内容。
上一讲的作业成本,基本上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即企业用怎样的方法能最科学的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ABC 作业成本法从源头上跟踪,被认为是最科学最精确的成本核算方法。
但是,作业成本法还不是最高级的玩法,因为你跟踪得再精确,也只是一种事后核算。以上一讲的阿尔法公司为例,手工调试与耐寒测试等作业已经发生了,ABC 作业成本法只是在资源消耗已经发生之后做出的最合理计算,有没有更好的事先控制呢?一个公司的作业流是不是都需要发生呢?
这就引出了今天的话题,我们也许该向后退一步,以更广阔的的视角来审视公司的整个作业流程,先问一个更为本质性的问题:有些作业是不是可以不做?有些资源消耗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该发生?
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因为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无论规模多大,你能雇佣的员工,你能添置的机器,你能囤积的材料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将资源的效用最大化,这就是经济学里常讲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的本质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做了 A 很可能要就放弃 B,用上一讲的阿尔法公司的例子,如果客户给你一个新产品 C 的订单,在 A、B 产品已经满产运作的约束下,如果 C 的利润率更高,你可能就要舍弃 A 产品或 B 产品,而被你舍弃的产品,假如说是 A 产品,它的利润是 10%,一年能带来 1000 万的利润,这个一千万被放弃的利润就成了承接 C 产品的机会成本。说得更透彻一些,假设客户改主意了,中间撤单了,等你切回到 A 产品上已经半年过去了,这个时候你就损失了 A 产品半年的利润贡献机会,你的机会成本就是 500 万,你可以以这个 500 万作为向客户索赔的依据。
通过机会成本这个概念,让我们明白,在选择做什么产品,或者说为了某些产品具体配备什么资源时,我们一定要有资源配备最优化的管理概念。
在资源配备最优化方面,有一个行业是做到了极致,它就是银行。银行选择做什么,什么不做,以及做的时候如何配备资源,都是经过精打细算的,你甚至可以说它的利润与成本是设计出来的。
这样讲比较抽象,下面我就用一个假想的案例,带你穿行体验一下。
假设有张三与李四两个客户来到某银行的营业所办理个人业务,这个时候是上午十点,正好是人最多的时候,张三一看大厅里排满了人,没办法今天是交易的最后一天,必须完成转账,于是就取了个号。票号上显示前面有 35 个人排队,张三就找了个位置坐下,等待自己的号被叫到。
而李四呢,手上拿的是银行贵宾卡,一进门,就从旁边的门上到二楼,来到 VIP 贵宾室。二楼与一楼同样的面积,却只有三个人在办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