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祐复科举: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吗?》小说作者是枫落白衣。书中精彩片段:...
如果想找一个时间点,标明欧洲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中国的,大多数史学家很可能会说,这个时间点就是《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发表的那一刻,时间应该是公元 1300 年前后,作者可以说是马可·波罗,但也可以说是另有其人,因为故事是这个老马的故事,也是他口述的,但写下来这本书的却不是他本人。
一、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马可·波罗应该是威尼斯人,具体的出生地点和出生时期一概不详,根据他游记上的时间推算,他应该是生于 1254 年,在 1275 年,21 岁的时候和他爹,还有他叔叔到了中国,后来在 1291 年,忽必烈让他护送自己的宝贝女儿阔阔真去伊尔汗国成婚,说你正好顺便回你那个威尼斯的家看看。
就因为这趟差事,1295 年,马可·波罗就回到了威尼斯,1298 年,威尼斯和那个诞生了哥伦布的热那亚打了一仗,结果我们的这位大菠萝先生被人抓住,扔进了监狱。在监狱里,他讲的那些东方的故事,吸引了同一个牢房的意大利人鲁斯蒂谦。老鲁听完故事,就说波罗啊,咱得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讲给所有人听,那咱俩可就发大财了,必须滴。就这样,鲁斯蒂谦执笔,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所以,我们说这本游记的真正作者也许要算是鲁斯蒂谦鲁先生。
首先必须澄清一点,这本书不仅仅是写中国的,它记述了中东、中亚、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以及非洲东海岸,一共分四卷,其中两卷是有关中国和忽必烈的。
其次,关于马可·波罗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到过中国,现在也有很大的争议。原因有四点,第一,他在书里吹得天花乱坠,说他是多么多么受忽必烈他老人家的喜爱,当过多大的官,得到过多大的赏赐,弄得我们现在禁不住都怀疑忽必烈当时的性取向了,可是中国的史书,包括正经的《元史》和无数个不正经的杂七杂八史书,居然没有一本书提到过马可·波罗,就好像从来没有这个人一样,这件事很不寻常。
《马可·波罗游记》里有很多不合理或者错误的地方,而且也没提到中国当时广泛使用的筷子,和妇女同志们的三寸金莲。一个西方人,如果对这两点都不感到惊奇,那最大的可能性只有两个,他没见过这两样东西,或者他就不是西方人;
马可·波罗他们家一样中国的东西也没有,这事也确实奇怪,人家美国总统小罗斯福的娘曾经领着小罗斯福在中国住过,他家里就有很多中国的玩意,包括一个中国的大铜锣,每次吃饭前,都要敲锣,招呼一家人吃饭。马可波罗去了一趟中国,大元朝皇帝忽必烈还赏赐他那么多东西,结果是他威尼斯的家里一样中国东西也没有,这就很难让人们不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把他归到赵本山那一类的大忽悠里;
说完了上面三点,你要是点头称是,说这个大菠萝肯定从来没到过中国,那你就要先耐心地听我说完第四点了,那就是他的游记实在是太详细了,很多当时西方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他都有写,比如说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这些玩意,他说的比普通中国人还要详细,还要准确,这要不是亲身经历,那绝对是说不出来的。
还有就是杭州,他不仅描述了西湖是如何漂亮,小岛上面的亭台楼榭是如何地精巧,还写了杭州有多少座桥,有多少广场,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易的,甚至还有下水道系统是多么地先进等等。问题是,所有这些,都确实和当时的情况相符,除了说这小子真的在杭州住过,你就没其他办法解释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成了一个争议到今天的话题。
这事儿要是让我说,马可·波罗来没来过我们中国,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丝毫不妨碍欧洲马上就掀起了一股中国热,而且这股热度持续了几百年,后来很多欧洲的精英们,就像现在中国精英崇拜美国那样崇拜中国,甚至更狂热。哥伦布因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满怀理想地想去寻找中国,这才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把孔夫子的画像挂在卧室,早晚都要拜一拜,同时还给乾隆皇帝写了很多歌功颂德的诗篇,不远万里地让邮差寄过去。说这本游记给世界带来天翻地覆的影响,确实不为过。
二、「延祐复科举」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元朝,篡位成功的元武宗对于发展经济的热爱,也体现在他设立尚书省上。前面我们说过,忽必烈大手一挥,废掉了尚书省,实际上,他老人家后来也曾短暂地恢复过尚书省,但不是管理六部,而是管理帝国的经济。元武宗为了发展经济,也仿效他曾祖忽必烈的做法,重新设立尚书省,而且权力还相当大。《元史》上记载这哥们的尚书省是「总治百司庶务」,也就是啥都管。
可惜的是,这也是尚书省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亮相,公元 1311 年 1 月 27 日,因为淫乐酗酒过度,元武宗海山病逝在大都北京,享年三十岁。即位的元仁宗一上台,就废掉了尚书省。从此之后,这个曾经总领六部,威风八面的尚书省再也没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新的大元皇帝元仁宗既不是元武宗的儿子,也不是他孙子,而是他弟弟,叫做爱育黎拔力八达。到现在为止,虽然我们叨咕的都是蒙古名字,但是长短和汉人名字还差不多,只有这个元仁宗,让我很是头疼,他的名字实在太长,我们只能截断一些,把「爱育黎拔力八达」前后各取一个字,叫他爱达。
元仁宗爱达虽然不是武宗的儿子,但是他的皇位并不是耍阴谋诡计弄来的,而是堂堂正正得来的。因为在他哥元武宗上台的过程中,他出了很大的力气,想当年元武宗海山率领军队从大西北往回赶的时候,就是这个爱达在大都里上蹿下跳地给他哥忽悠,并且先发动政变,才把他哥哥海山变成了元武宗的。
所以,论功行赏,元武宗上台之后就立这个爱达为皇太弟,指明了兄终弟即,我死之后,你就是大元的新皇帝。
元仁宗应该算是元朝皇帝里,最重视儒家的一个,他哥哥元武宗虽然也把孔子从「至圣文宣王」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看起来好像对儒家特别尊重,实际上,孔夫子在元武宗心里还真排不上第一,顶多也就是个老二的位置。元武宗最喜欢的是西藏的喇嘛们,他甚至一度规定,骂藏传佛教大和尚的,剪掉舌头,你要是敢动手打这些大喇嘛们,那就要砍去胳膊,只不过在他这个弟弟爱达的劝说下,才没有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