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叫做《威信型教养:同理与鼓励》,是作者佳颖的小说。本书精彩片段:...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儿童而言,建立自信应该是最重要的教养顺位,因为学龄儿童最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就是「自信」,有适度自信的孩子,TA 的发展就会比较平衡健康、耐挫力也高,TA 倒不一定是班上第一名,但他会是一个迈向全人健康发展的快乐孩子。
最初的自信养成源于家庭,唯有在一个信任的关系里面,儿童才能安全的去纾解负向情绪;在面对儿童负向情绪之前,父母需评估自己究竟能承担多少负向情绪,以及如何回应儿童的负面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不鼓励儿童可以肆无忌惮宣泄他的情绪,但儿童的负向情绪是需要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和管道去纾解的。
高度的信任关系就是高情感的关系,儿童知道自己是被爱、被接纳的,因此他可以很放心、真实地表现他的情绪和脆弱。父母需扮演允许孩子有情绪并深信,孩子有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威信型教养中的「威」,代表权柄和威仪。
父母对孩子是有权柄的,孩子要学习尊重、顺服权柄,拥有权柄的父母也需要学习正确使用权柄好好对待孩子。例如孩子出门玩滑板车,必须配足护具以防跌倒受伤,这是界线,也是一种保护;除此之外也乐于给孩子机会选择,父母可以给建议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但不左右孩子的决定。
例如天气热出门,孩子坚持要穿不透气的尼龙上衣,而非妈妈预备的排汗衣,妈妈可以做足事前告知,但仍由孩子决定,孩子事后经历真的闷热难耐,就知道自己其实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威信的「信」,代表亲子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和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当亲子间的信任关系稳固,就能成就高情感的关系。
例如一个与妈妈有高情感连结的孩子,在他不小心打破妈妈的花瓶时,他会选择诚实告诉妈妈,而不是偷偷丢掉掩盖事实。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妈妈的眼中,比花瓶重要,他需要做的是诚实告诉妈妈,取得原谅。
因此「威」与「信」加起来,才能在高情感具信任关系上,引导儿童建立自信与能力,迈向双赢。
在我教养孩子和天赋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常见亲子问题就是无效的互动模式。无效的互动模式最常见的可能是:没有和孩子建立一种信任尊重的关系就想要改变对方。
例如孩子放学回来告知你说今天在学校和人打架了,你会怎么回应?通常父母在没有被训练如何有效互动时,不外乎就是:再怎么生气都不能动手。要不就是又来了,是不是打伤人了?你教我脸往哪里搁?
父母在还没了解事发原委就急于想改变孩子,这样的互动久而久之,孩子对你将选择「报喜不报忧」。
父母想要引导孩子没有问题,但前提是需要有高度的信任关系,上述的情况,如果我们能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你愿意告诉妈妈吗?」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孩子真实的状态和思维。
以下分享两个可提升高情感的技巧,同理与鼓励。
同理心在我们成长与生存间扮演关键角色,每个人都有需要被同理的时候,同理不是同情,而是透过换位思考,体会他人情绪和想法,才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与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