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上次去见太后,太后便将西良国进贡的如意金簪赏了她,结果没多久,便被皇帝给收了去,害她哭得好不伤心。

李乾坤当然知道这小丫头片子在担心些什么,别把朕想得那么霸道,上次苛扣了太后送你的礼物,难道采儿不知道原因?

他哼一声,还是采儿觉得朕稀罕你那些东西。

朱采儿立即嘟嘴,反正皇上小气,哎哟!

后脑一痛,她缩着脖子,双颊鼓成了一只小青蛙,皇上还责打采儿,肯定是嫉妒采儿从太后那讨了好玩意儿。

李乾坤拿她简直没办法,这丫头真是被他给惯坏了,完全不把君威放在眼中。

还记得上次这丫头得了太后的赏赐,自己乐得半死,还说那是西良国进贡的宝贝,却被太后赏到手中。

她整天兴奋得睡不好吃不好,一心只想着躲在房里摆弄那只如意金簪,结果没几天,小丫头便熬得眼睛通红,给太医瞧了之后,得出一个睡眠不足的结论。

仔细盘问,才知道这丫头怕太后赏的金簪会趁她睡着的时候自己丢掉,所以隔几个时辰便醒来一次,这样反反复复,睡眠当然不足。

李乾坤得知事情起因之后,狠狠训了一顿,然后又把她的金簪给苛扣了,免得她再胡思乱想,做些幼稚举动。

为此,小丫头和他斗了好几天的气,还哭红了眼,委屈个半死。

有了前车之鉴,太后贵妃再有赏赐,她便四处藏匿,生怕再被他给收了去,真是小孩子心性。

他伸出大手,捏了捏朱采儿幼嫩白晳的脸颊,动作虽宠溺,但脸色却是少有的严厉之色。

赏赐归赏赐,若再给朕玩物丧志,看朕不扒了你的皮。

朱采儿仍旧鼓着双颊,不情愿的应一声,采儿谨记皇上教诲。

大眼一转,突然又笑容满面,伸出小手抓着李乾坤的衣袍。皇上,采儿答应皇上以后都乖乖的,再不玩物丧志,那皇上可不可以把上次太后赏给采儿的簪子还给采儿?

她可一直惦记那件宝贝呢,太后说那簪子价值不菲,她又喜欢得紧,整天回到自己房中,偷偷在铜镜前戴来戴去,心里美颠颠的,就盼着哪天皇上再带她出宫,她好出去献宝。

可皇上却小人的把簪子收了,当着她的面,放到了御书房房梁的锦盒内,任她哭闹也不心软,最后还把她狠狠骂了一顿才算了事。

好啊!想要回那簪子,等采儿什么时候把太傅教的伦语一字不差的背给朕听,朕再把簪子还给采儿。

听到要背伦语,小家伙顿时垮下小脸,人家太后和贵妃宫中的侍女都不用和太傅学知识,可她家皇上却给她请了个太傅,每天逼着学习,好不痛苦。

皇上,采儿虽然背不出完整的伦语,可是采儿每天都有和太傅认真学习,绝对没有偷懒。

见她满脸不情愿,李乾坤冷哼一声,只会耍些小聪明,去翠香楼那种地方去戏弄人而已,别以为朕不知道你这颗小脑袋里的鬼主义。

记得后来听凤阳转述这丫头那日在翠香楼的所作所为,倒是把他给气乐了,她这顽皮性子,若不好好管着,将来保不准会给她捅出什么娄子。

皇上,那件事采儿都已经知错了吗。

吐吐小舌,调皮刁专的性子尽显,口中虽认着错,可小脸上却毫无半分悔意,脸颊幼嫩,白晳诱人,调皮的小模样,倒显出几分憨气。李乾坤自然也把这副俏丽的小模样瞧在眼中,心底澎湃,又是怜惜又是宠爱。

一边跟随皇帝多年的德公公把帝王的心思看在眼中,身为奴才,他不敢多说,却也知道帝王眼里的朱采儿,身份在这后宫并不简单。

否则怎么可能会为她专门请太傅教导知识,若不是有心栽培,凭她一个小小侍女,哪会得到这种待遇。

虽说朱采儿是个侍女,可这后宫之中有几个像她这么吃香的,每天除了侍奉皇帝更衣起床,皇帝还派给她两个丫头天天侍候着。

就算尊贵如公主,锦衣玉食,也不见得会得到帝王如此的疼惜。

整整十年,年轻帝王简直是一手将朱采儿抚养长大的,后宫立了四位贵妃,皇帝却从不宠幸,帝王眼中,似乎只有小小的朱采儿一个。

自古以来帝王家,一朝恩宠,一世孤灯长伴,如今小采儿受宠,不知将来是福是祸。

身为奴才,德公公只敢观、听,却不敢多半句嘴,伴君如伴虎,多年的经验,早将他磨练圆滑了。

此时内侍传朝庭重臣李将军求见,李乾坤龙目微冷,轻轻一闭,再睁开之际,恢复一脸淡然。

采儿,太傅教书的时间快到了,等朕见了李将军后,再回来考你今天的功课,若是给朕知道你偷懒,别怪朕罚得狠。

采儿知道了!

小身子盈盈一拜,恭送皇帝,眼角瞟到皇帝走远,才抬起身子,小脸上尽显得意之色,又把藏在怀中的宝贝拿出来一一赏玩,嘻!今天晚上又有好玩的了。

至于皇上的警告,她可是左耳听,右耳冒,反正心底知道皇上疼她,每次说重罚,也不过是轻轻打几下手心,不痛不痒。

太傅吗今天就让那老头子一个人在书房里慢慢等吧,要是他敢再告御状,她就把太傅的胡子全都剪光光。

养心殿内,九五之尊位于龙椅内,底下,是年过五旬的朝庭重臣李庭琛。

元庆皇朝开国大将军,想当年曾侍奉先帝左右,为元庆皇朝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先帝驾崩,托孤于李庭琛,并封为辅政大臣。

他手握元庆皇朝一大半的虎符兵权,在朝堂上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乾坤幼年登基,在其辅佐之下,逐渐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如今李乾坤已经十九岁,虽然依旧年少,但为人性子阴冷,喜怒又不形于色,在朝堂上,处处小心应对,倒也令众朝臣臣服。

君臣之礼过后,李乾坤轻应道:李爱卿平身,德公公,快些命人赐座。

很快便有奴才将一个软墩抬了过来,李庭琛深施一礼,臣谢皇上恩典。话落,倒也不客气的坐在软墩上。

如今元庆皇朝正值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朝堂上下也是一片宁和,李乾坤年纪虽小,但政治手腕却不得不令众臣信服。

李庭琛虽是辅政大臣,不免也对小皇帝刮目相看。

君臣之间见面,必然避免不了商谈国事,李乾坤表面阴沉,但言语间却极其有礼,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万人之上的帝王,而摆出倨傲姿态。

直到李庭琛将话题一转,皇上,据臣所知,再有三个月,工部侍郎陈大人就要到告老还乡的日子了,此空缺,不知皇上目前有无合适人选?

御案前,年轻帝王触眉深思,面孔上不露任何痕迹,陈大人跟随先帝多年,功高盖世,如今已到花甲之年,朕虽舍不得,但陈大人前些时日在朝上提出告老还乡,朕体恤,允之,至于这工部侍郎的空缺

他故意停顿,目光清冷,看着御案前的李庭琛,总要找个合适的人选来继位,莫非李将军已经有了准备?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工部乃朝庭重要部门,在用人之处,定要小心谨慎,若皇上准许,臣倒有一个人选。

噢?李将军不防直言道来。

臣的侄儿李长安,几年前考中了状元,当时因国事耽搁,始终未被录用,其才华横溢,相貌不凡,臣以为,平安适合此位。

帝王依旧不动声色,室内陷入一片安静之中。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