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朱元璋此时缓过神来,虽然觉得事情荒诞离奇,但他早年亲征蒙古,途中确实做了一桩荒诞的事,朱高昧的身世他早有怀疑,心下也想求证一番。

若高昧你并非朕亲生,朕今日定会治你大不敬之罪!

朱高昧一脸自信的表情,呵呵,碗里被我做了手脚,加了盐末,血液不融合才怪呢!

朱元璋将血滴进碗里后,死死的盯着里面的变化。

两滴血液先是排斥,然后交杂,最后迅速相融!

天!你真是朕的血脉!朱元璋目瞪口呆。

朱高昧跪下道: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嘴角蠕动,支支吾吾,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此时,侍奉太监来报,有大臣求见。

朱元璋这才恢复了平日威严,对朱高昧叮嘱道:此事暂时你我父子知道,切不可外传。

朱高昧点头笑而不语,计划已然成功了一半。

老臣梅殷,参加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过王孙。

来人躬身侍立。

朱高昧点了点头,此人是晚年朱元璋最信任的长女婿,更是朱允炆派系的头号心腹。

两人对视了一眼,火花四溅,仇恨彼此心照不宣。

梅殷隐藏嘴角的戏谑,奏禀道:陛下,如今蓝玉、冯胜、傅友德之流已经肃清,勋贵孱弱,太孙允炆帝位无忧矣。

朱元璋眼神*疲惫,随即叹息道:朕能为大明江山做的,已经做到了极致。

梅殷不动声色的道:然勋贵虽弱,藩王坐强,太孙为此夙夜忧叹,其中燕王祸心昭然若揭,还请陛下早日决断!

朱元璋脸色顿沉。

伯殷,依你看,该如何处置?朱元璋询问道。

梅殷早有准备,侃侃道:王孙高昧,现留质于京中,燕王定不敢轻举妄动,允炆虽不喜燕王,乃少年人意气用事,依臣看,两边稍加*,再召燕王回京述职,重修两人叔侄关系,以缓和水火不容之势。

朱高昧一惊,梅殷打的好算盘,明摆着想让朱元璋收回朱棣兵权,以缓和叔侄关系为由,让朱棣回京受死。

冷笑打断道:荣国公屁话连篇,简直误国!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说到底还是皇位之争,陛下,参考隋炀帝为了夺权,弑父登基,李世民玄武门杀兄篡位,历朝历代皇权交替都是血流成河,*有什么用?不解决实际问题嘛。

有朕在,他们敢!朱元璋顿时暴跳如雷。

朱高昧此时又不轻不痒的补了一句:万一哪天陛下您驾鹤西去,他们还有什么顾忌呢?

梅殷张着嘴,本能的想要怒斥朱高昧大逆不道,驾鹤西去?这种话你也敢当面说!

但,梅殷明白,朱高昧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不争的事实。

如鲠在喉,却无话可说。

朱元璋此时也是脸色煞白,朱高昧的话,像是一把刀子,直勾勾的*在他的心上。

他不敢相信,但内心确又不得不承认,朱高昧一个十五六岁的稚子都明白的道理,他藏着掖着,一味的逃避又有什么意义呢!

近日来身体每况愈下,不时心悸头晕,想必大限将至了!

难道,朕做错了?

正当朱元璋沉思时,锦衣卫都指挥史蒋尉前来禀告:陛下,密报。

朱元璋拿起密奏,打开一看,神色惊骇,几乎颤抖道:

东宫皇太孙允炆,会同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制定削藩十八策,等朕驾崩,便立即推行,不从者杀无赦,从者亦杀无赦!

燕王这边,厉兵秣马,命姚广孝备清君侧为檄,等朕一命呜呼,便要起兵十万,杀回帝都!

燕王这边,厉兵秣马,命姚广孝备清君侧为檄,等朕一命呜呼,便要起兵十万,杀回帝都!

梅殷如闻噩耗,难以置信道: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最后一丝幻想破灭了,心乱如麻,喃喃道:朕的身体已经撑不住削藩老四了,如今即便把老四召回帝都囚禁,他又如何能肯以身犯险。

梅殷汗如雨下,早已答不上话来,而一旁的朱高昧却心道天助我也,原来朱元璋死前早已知道朱允炆和朱棣的勾心斗角,只不过力不从心便断了气。

历史上朱元璋是加班猝死的,很有可能就是布局身后事的时候操劳过度而甍。

陛下,不要担心,这事好办!朱高昧天真无邪的道。

朱元璋和梅殷的目光投了过来。

朱高昧嘴角一扬,不紧不慢的道:陛下,这些事无非是因双方争夺皇位造成的矛盾,您把皇位传给其他人,他们死心了,就不会发生手足相残之事了。

如此来,矛盾就不在了,皆大欢喜啊

朱元璋听的眼睛发亮,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一般。

是啊!如果他们都无缘染指皇位,岂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此事。

釜底抽薪!妙哉!

旋即又皱起了眉头,若是允炆和朱棣不做皇位继承人,那谁来做?

换成其他人,难道燕王就不造反了?皇太孙允炆就服气,不去争夺帝位了?

朱元璋正要叹气,只见朱高昧仿佛猜透他的心思一般,指了指自己。

开口忽悠道:陛下,要不把龙位传给我啊,你想,允炆是我堂弟,我们从小一起长大,胜似亲兄弟,我要是当了皇帝他肯定拥护我。再者我乃燕王之子,若燕王得知我登帝位,也会偃旗息鼓,尽心效忠于朝廷。

朱高昧眉眼飘飞,指了指案桌上的碗,又摸了摸自己的脸。

疯狂对朱元璋暗示,重八啊,重八,把皇位传我,既能保障大明安稳不受内乱,又能补偿我被你抛弃这么多年的艰辛。

梅殷目瞪口呆,像是看怪物一样死盯着朱高昧,疯了吧,皇位传给你,你算是哪根葱?

而朱元璋此时宛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脑子飞快的合计起来,传位给皇太孙允炆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允炆是前太子朱标的儿子,爱屋及乌,其次允炆这孩子确实深得他喜欢。

为此他不惜制造胡蓝大案,将当年跟随他戎马天下的老兄弟们一一铲除,替朱允炆扫清政治障碍。

没曾想,却落得同室操戈。

悔之晚矣!

但若是朱高昧登上帝位,和允炆共治天下,又得燕王扶持,届时霄小臣服,那大明江山岂不是稳如泰岳。

朱元璋望着朱高昧英俊的脸庞,和自己有五分相似,此时模糊成了七分,不对,足足有十分。

长的和朕年少时一模一样,今日又滴血认亲,言行谈吐不凡,这不就是老天爷赐给我的继承人吗?

天意啊,朕何必藏着掩着,大胆点父子相认,世人又奈朕如何!

霎时间豁然开朗,眼神也明亮起来。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