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1980年,大溪村村支部。

“***,我想申请和最后一批知青回沪城。”

周朗川郑重向村***提出申请。

他是1975年响应号召下乡来到这里的,如今最后一批知青也能回城了,他也想回去了。

面前的村***扶了扶透视,却面露难色:“可你跟乔同志是夫妻,上面规定了,已婚知青不得回城。”

沉默片刻。

周朗川再度开了口:“我跟乔苓夏没有领过结婚证。”

村里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乔苓夏名正言顺的丈夫。

毕竟也只有这个身份,能让他甘心放弃初次回城的机会,在乔苓夏出国四年时,任劳任怨守在乔家。

而这些年乔苓夏出国在外,他们连事实婚姻也没有。

所以不论怎样,他们都算不得夫妻。

村***听见这说法,连忙找来婚姻登记薄看了一眼。

确认过后,村***看他的眼神透了几分同情,直接盖下印章,将回城条递给他。

“等年底,春节前你就可以回去了。”

“谢谢***。”

周朗川走出村支部,仔细收好回城条。

春节前,那就只剩不到两个月了。

一阵寒风吹来,周朗川裹紧了身上的棉衣,可他的心里无比畅快。

五年前,他刚来到大溪村时,第一份工就是分配在乔父手底干活。

他也就此认识了乔苓夏。

乔苓夏很优秀,优秀到刚结束浩劫时,还能被公派去往英国留学。

离开前,乔苓夏对他说:“朗川,等我回来,回来我们就领证。”

乔父是矿工,下了矿就很少在家。

而乔母双腿瘫痪,常年卧床,家里还有个十五岁正在读书的小舅子。

可为了她这一句话。

周朗川在这四年里,替她照料着乔家老小,从不觉得半分苦。

可直到三天前,乔苓夏留学归来。

他满心欢喜等了四年,等来的是乔苓夏带回家一位高材生。

他们同在美国留学,在那里互相扶持。

乔苓夏说:“朗川,国外那艰难的四年,是苏铠陪我走过来的,我没法舍下他。”

那一刻,周朗川心中一直的坚守和执念,突然碎了一地。

他才明白,这四年算是白等了。

还好,他还有最后一趟能回沪城的机会。

从村支部回到乔家。

乔家安静得过分,乔苓夏去了城里安顿工作,乔父下矿还没回来,小舅子也没放学。

只有瘫在床上的乔母在家。

周朗川像往常一样进了里屋,给乔母喂药,擦拭身子,换上干净衣物。

乔母拉住了他的手,红了眼:“朗川,是苓夏那丫头对不住你,等今晚她爸回来,我们一定给你做主!”

乔家人对他向来很好,早已把他当亲儿子对待。

这也是周朗川这些年愿意留在乔家的原因之一。

而此刻,听着乔母的愧疚,周朗川神情平静,反而安抚:“妈,人各有志,没事的。”

话出口,周朗川又反应过来,自己以后得改改称呼了。

没跟乔母多聊,周朗川很快进了厨房。

做好饭菜,刚把菜端上桌。

乔苓夏的身影也踏入了院子。

自从第一次带那位苏铠回来,被乔母骂出去后,乔苓夏这两天就不再带人回家了。

四目相对,乔苓夏沉声先开了口:“朗川,我有话和你聊聊。”

周朗川静静看她,最终擦擦手上的水渍,跟她进了屋子。

关上房门后,他抬眼看她,双眸平静无澜:“什么事。”

乔苓夏背脊挺拔,语气却有些歉疚。

“当年出国前,我向你承诺回来就领证,这话依然作数,我不是言而无信的人。”

听着这话。

周朗川眼底闪过不解:“那苏铠同志呢?”

乔苓夏敛了神色,然后告诉他。

“这事我也跟苏铠聊过了,他很大度,所以我们可以学外国人开放式婚姻,怎么样?”

周朗川听到这新鲜词,不明所以:“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可以领证,但是感情上互不干涉。”乔苓夏说。

原来出国一趟,连找小三都能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周朗川愣了好久。

随后,他笑了出来:“我不接受。”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