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经典语录
6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常常看到别人的过失,就要认真的反省、懺悔,自己已经跟清净心违背得太远。
62、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眾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準,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
63、人生苦短,生命危脆,从一个伤风感冒,我们都可以体会这个身体的脆弱。人命就在呼吸间,為什麼还要造业呢?财富再多,权势再高,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為什麼不利用机会修善积福?聪明人当财富从眼前过的时候,就会运用智慧,支配妥当,作利益眾生的事业,这是修福;没有智慧的人,支配不妥当,反而会造业。所以「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我们应该细心的体会。
64、无论是世间亲属,或者是出世间的法眷属都有弊病。我们看世尊和提婆达多两个人,在家是堂兄弟,出家是师生关系,但是提婆达多却处处障碍世尊,所以认清事实真相以后,我们的心只管安住在道业上,对於一切人、事、物,不管顺境、逆境,都不必牵掛,道业自然成就,障缘才能够消除。
65、大眾在一起,念佛是唯一共修,不夹杂、不间断。听经就是专心的听,听不懂也不必去研究讨论,这样才会开悟。如果提出问题讨论,这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念佛修一心,听经也是修一心,真正得一心,世出世法没有不通达。所以,会听经的人,就像马鸣菩萨起信论上所说的:「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不起心、不动念,这真正是戒定慧三学圆修。
66、如果我们不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果报,就没有办法改变命运、创造命运。我们起心动念不断造恶业,却想要得到善的果报,希望家庭美满、社会和谐,这是不可能求到的,一定要认真断恶修善、持戒念佛,时时迴光返照,检点自己,才能够改造命运,如愿以偿,过得自在安乐。所以真正修行人没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
67、修行的效果,我们自己可以明显的觉察到。如果自己的知见与经典渐渐相同,就开智慧。智慧开后再看佛经,跟从前绝对不一样,从前看的只是表面,现在能够深入体会弦外之音。佛法实在讲,都是意在言外。「意」是说不出的,要有悟处,才能够体会。有悟处就有真实作用,作用是消业障。业障消除,往生决定有把握。
68、要兴隆佛法道场,普遍利益一切眾生,一定要发广大的誓愿,对於一切道场、法师应当欢喜讚叹,让当地的信徒对於当地道场、法师更有信心,更尊敬他,才能够获得法益。所谓「若要佛法兴,先要僧讚僧」,十大愿王的「礼敬」、「称讚」我们应该要这样学习。
69、惠能大师说他自己的境界是「亦见亦不见」,见的是自己的过失,不见的是别人的过失。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到世间过,是自己烦恼起现行,如果我的心像佛一样的清净平等,怎麼还会看到世间过?这些话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才说得出来。我们凡夫妄想执著常常起现行而自己不知道,修行稍有进步就觉得贡高我慢,这些都是业障深重的表现。
70、佛门培养弘法人才,这几乎是海内外四眾同修的共识,因為弘法人才实在太缺乏、太困难了。為什麼困难?因為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彻底觉悟的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绝对没有迷惑颠倒。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起心动念,只要有一丝毫分别执著、贪瞋痴慢,这都是迷而不觉,没有真正发菩提心。由此可知,培养弘法人才之难,唯有菩提心,才是推动弘法事业的伟大力量。
71、佛法常说「生死事大」,我们不是今生才想要解决这件大事,过去世我们也想过,但是一直都无法解决。这一生我们又想到这个问题,但是世缘放不下,对於世出世法、人我是非、好坏善恶总有贪恋,所以虽然念佛,还是不能达到往生的标準。
72、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谁定的?还是自己定,佛菩萨、阎罗王没有能力為我们定。所以我们希望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要谨慎种善因,避免造恶业。不但恶行不可以有,恶念也不可以有。
73、古人处世都有规则可循,所以孔子说:「虽百世可知也」;现代人推翻所有的规则,所以人心大乱,没有安全感。我们处在乱世,想要获得平安幸福,唯有全心全力的修福、修慧、广修布施,这才是真正的保障。
74、「无量寿经」会集本,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李老居士眉註虽然简单,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对於学习讲经的人,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
75、一个团体要有人才,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才能兴旺。如果互相嫉妒,很快就会衰败。尤其在佛门,嫉妒障碍就是破坏僧团。世间人破坏一个国家,比不上破坏僧团所造的罪业重。所以,自己如果不能与大眾和睦相处,就应该离开,这是爱护僧团的作法,也是个人德行的表现。
76、无量寿经虽然分量不多,体、相、理、事、因、果都讲得很圆满。这部经,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切想法、看法、做法,如果都能够依照经文百分之百做到,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种修学方式,在大乘佛法裡面,真正是登峰造极,所以古大德讚叹是「如来所说第一经」,帮助我们这一生,自行化他圆满成就。
77、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78、学佛不论出家、在家,即使不学佛,也以「和」為贵。论语上说:「礼之用,和為贵」,无论大、小团体,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财政公开,这个团体必定兴旺,否则一定是流弊百出。我们既然发心学佛、积功累德,这两条是德行基础。
79、修什麼布施,可以最快速得到丰富的收穫?布施佛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印经、製作录音、影带,把佛法流通、推展到全世界,介绍给一切眾生,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圆满。所以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80、我们生生世世学佛修行不能成就,没办法超出轮迴,是因為有冤亲债主来找麻烦、作魔障。不学佛的人,不知道释仇解冤,所以冤冤相报,苦不堪言。学佛的人,对一切眾生,不论是讨债、还债,都劝他念佛,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善、恶、恩、怨都转成法缘,世间人情眷属也转為法眷属,修行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