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数据:为何 ROI 看上去是正的,最后项目却亏本?》小说作者是钱自严。书中精彩片段:...
今天继续第一模块的数据智慧,前面四讲分别讲了大数据、小数据、活数据与伪数据。这些数据,不管大小真伪,都是真实存在的数据,今天要讲的软数据就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量化信息,而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
什么是非结构化数据呢?
一个简单直观的定义就是 Excel 数据表格无法直接处理的数据,比如送货车辆的位置信息、考察竞争对手开工率的烟囱冒烟量、新闻联播里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政府补贴报道,这些信息无法用格式化的数据直接记录进行格式化运算,但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一样的重要,一个善于利用非结构化数据的企业,一定会有减少成本或是增加收益的财务效果。
这样讲比较抽象,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大家可以看到一张图,这是我十几年前派驻德国工作时租的房子:
有一次,儿子带同学来家里玩,几个男孩子在玩耍时把客厅的门给扭坏了。毁坏了房东的设施,当然要赔偿的。我看好了欧倍德(OBI)一款类似的门,但在购买前还是决定先给房东知会一下。没想到,电话打过去,还真的出状况了。
房东太太十分严厉地告诉我:「不行,OBI 的东西是不能进我们家的。你没看见我们家所有的家具、地板、楼梯都是一个颜色的吗?更换的门必须和原色一样。」
还在我发懵的时候,房东缓和了语气,说道:「钱先生,别担心。我一会给你装修供应商的电话,他会有办法的。」
我拿了装修商的电话后就拨打过去,在我自报家门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对方在打开电脑调取资料,在确认了楼层与位置的具体信息后,他说:「没问题,十天以后上门来安装。」
挂了电话,我突然感觉不对,他难道不应该先上门来量一下门吗?万一尺寸或朝向不配怎么办?讲一下背景,这是二十年前,微信实时传送数据的手段还不存在。
十天后,车开到门前,一个驾驶员兼装修工的中年男子扛了一扇门进来了,三十分钟搞定。安装完毕,我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这门与原来的一模一样,连胶链也是和原的一模一样。除了感叹德国人的工匠水平,我这个财务人感受到的一点就是德国人的精打细算,能跑一趟解决问题的决不跑两趟,不给马路添堵。
顺便说一下,对方的账单中收了我一个小时的人工费,100 欧元,这扇门才 200 欧元,我好生心疼,就问他:「你明明只是干了了半小时,为何要收一小时的工时费?」
对方淡定地回答道:「我从家里开车出门的那一刻就开始记时了,我已经优惠你了,我开回去的时间也可以加进去一起算的。」
他这么一说,让他过来先实地量一下门,实在是一个很不经济的做法了。
这件事整个的过程听起来很酷,但这一系列交易成本的节约在于一个信息保存的好习惯:供应商对客户资料的保存与管理。这个图纸就是一种软数据,你很难量化它,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减少了我们无效搜索、无效走动的信息成本。
这个德国房东要求的原色调门的更换,以及德国人收取开车时段的费用,听上去都很奇葩,但这个案例却给了我很深的启示:在日常工作中信息是有成本的,或者说管理得好,信息就是一种财富。
有关数据智慧,今天要跟大家讲的一个成本概念就是信息成本,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季度降价、生产产量、广告费预算等结构化数据比较重视,我们会妥善保存,并保持最新的版本,但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对于那些软数据就不那么重视了,而不重视的代价就是承担不必要的信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