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自严写的《伪数据:KPI 都是好的,而财务绩效却不达标?》,小说剧情精彩丰富。本书精彩章节片段:...
今天给大家介绍第一模块数据智慧的第四讲:伪数据。
在展开具体内容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许多做财务报告分析的,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怎么平时每周的经营例会上,各个部门的 KPI 都很好的,采购达成谈判降价多少个点,销售新品成交多少订单,生产出货量超越预期,诸如此类,但是财务到月末账结下来给总经理一看,总经理倒吸一口凉气:怎么回事,利润会差那么多?
而且有一个怪异的现象:总经理越是强势,这种月末「惊喜」就越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用最近读到的一个故事来解释吧。这是王小波 1995 年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名字叫《花刺子模信使问题》: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这个故事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真实生活中,做信使,做呈现坏消息的人,常常会因为心理投射的缘故,被投射成坏消息的肇事者。
即使是传递信息都可能遭殃,那么真正对坏消息负责的人,可想而知一定存在掩盖的动机。
我做财务管理这么多年,特别是在有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完整价值链的制造型企业,我发现许多部门都有意无意地在展现真实的假数据。
我汇总了这样一个列表:
上面这些数据,单从数据本身讲,都是真实的,但因为是片面的,没有呈现整体画面,构成了实质性的误导,比如新产品销售比去年增加 30%,那是因为去年的基数实在太低,即使现在上升 30%,离年初定的目标还差了 10%,所以,总经理不应该被这个 30% 提升误导,错误地以为新产品的销售业绩很出色。
上述的「真实的假数据」现象是否很熟悉?
前一阵在看雷·达里奥的《原则》一书,达利奥为了真实的绩效,创造了一种叫做「激进的公司」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两个激进:激进的事实和激进的透明。公司严厉禁止说假话,也不允许任何人为了顾及他人面子而掩盖问题。于是,这个奇葩的公司会有这样奇葩的上下级对话:
这样的员工对话,这样激进的透明文化,目的就是为了去伪存真,防止公司被假数据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煮死。只是,这样的企业文化你很难复制,在欧美都算是异类,别说等级观念更强的亚洲了。
还是说点容易操作的方法吧。我觉得公司里得有一个「数据纪委」的角色,而财务部正好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财务部首先是中性的,自己不背指标,没有 vested interest(切身利益),同时,财务部有着其它部门没有的全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