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治国:元朝「四等人制」和「九儒十丐」是真的吗?》是枫落白衣写的一部精彩小说。主要讲述了:...
忽必烈晚年暴饮暴食,从心理学上来说,应该是抑郁的一种表现。
这哥们之所以抑郁了,主要是下面三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征伐日本等五个小国的失败。不是一个两个,五次出征都以失败告终,确实是让人比较郁闷,尤其是对骄傲的忽必烈来讲。这一点史书上也有记载。
第二个是他媳妇察必皇后的去世。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你别管一个男人年轻的时候床上有多少女人,但一般来说,他心里肯定只有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尤其是老年的时候。察必这个媳妇儿对忽必烈有多重要,用一件事就可以证明,这个女人是他无数个女人里面唯一一个死后进入祖庙陪伴他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死了,对将近 70 岁的忽必烈打击自然是很大的;
第三件事就是朝堂之上的斗争,和由此导致的太子真金之死。这件事比较复杂,牵扯的历史事件也比较多,我们下面慢慢说。
一、变种的「三省」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忽必烈确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宋朝是二府三司制,也就是枢密院的西府和中书省的东府掌握大权,三司掌握财权,虽然门下省和尚书省还在,但权力近乎于没有。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之后,琢磨了半天,觉得宋朝这个二府制度挺不错,让中书省管内政,枢密院管军事,自己这个大皇帝居中协调。除此之外,他又加了一个御史台,也就是专门管监察的部门,至于说那两个可有可无的门下省和尚书省,大笔一挥,废掉。
于是,元朝的制度就变成了以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为权力中心的一个架构,你可以认为是一个变种的三省。除了上面的机构,元朝的中央还有一个开始叫总制院,后来叫宣政院的机构,不过这个机构虽然在职称上,和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是一个级别的,都是正国级干部,但它管理的范围很小,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一般来说,宣政院是不能介入中原地区事务的。
你要是问,尚书省没了,那它下面的兵、刑、工、吏、户、礼这六部是不是也没了呢?
那怎么可能,它们只是很简单地被忽必烈移到了中书省下面,该干啥还干啥。
我前面反复强调过,三省六部,每一个朝代,三省都有变化,但六部永远不变,一直到清末。因为六部才是主要干活的人,上面的三省,那都是产生宰相的部门,是拍板决策的,也是和皇帝争权的,这才经常变化。后来的朱元璋朱大皇帝一气之下,废除了宰相制度,自己累得要死,但他也没有把六部废掉,这是后话。
机构有了,接下来就是往里面填人头了,哪些人被忽必烈填到了这三大机构呢?你要是说,那肯定全都是蒙古人啊,那你就小看忽必烈了,没错,这三个机构的一把手肯定是蒙古人,他的儿子,太子真金被委任为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堂弟塔察儿被任命为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三个实权部门,只有两个主要领导,可谓精简,但这三大机构的二、三把手却有很多汉人:刘秉忠为光禄大夫参领中书省事,王文统是平章政事,张文谦是中书省左丞,张雄飞是侍御史,这些人可全都是宰相,正国级干部,平日里要参加各种政策的讨论制定,权力极大,所以,忽必烈早期的朝堂上,汉人相当多。
这些孔老二的好学生,儒家出身的汉人,自身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不会理财,因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俺们读书人天天就是读书,小人才天天拨拉算盘子,理财这件事,小时候就没学过。
等到忽必烈四处打仗打没钱了,他环顾一周,这才发现,庙堂之上的高官,无论是之乎者也的汉人,和大碗喝酒的蒙古人,都不会理财,他只能去找色目人来给他管理财政。
所谓色目人,就是眼睛不是黑色的,什么蓝眼珠、绿眼珠、棕眼珠,反正不是中亚人,就是欧洲人。这些人当时以善于经商,善于理财而闻名,往往蒙古贵族给他们 10 块钱,到了秋天就变成 15 块了,深得王公大臣们的喜爱,而且他们几乎就是伴随蒙古帝国的崛起而发家致富的,一直跟着骑兵后面,到处替自己和蒙古人做生意,所以也深得蒙古人的信赖。
忽必烈找到了一个出生在今天乌兹别克境内,名字叫阿合马的人。这家伙在理财上是一把好手,清理户口,推行专卖制度,发行钞票等等招数一一使了出来,很快就见效了,元朝收入大大增加。
这样一来,有一些大臣出于嫉妒,也有一些大臣出于理念,就开始抱团反对阿合马。这里面以汉人为主,而太子真金因为汉人的书读了不少,整天仁义道德,也认为阿合马的一些经济政策不符合儒家传统,于是,也加入了反阿阵营。不过阿合马也不是一个人,他不仅有一些同样五颜六色眼珠的少数民族支持者,还有一些黑眼珠的蒙古人和汉人,也支持他。
于是,朝廷分成两派,成天斗来斗去,把忽必烈烦得要死。1282 年的一天,趁着忽必烈不在大都的时候,就有人传达太子真金的命令,让阿合马去见太子,半路上阿合马被人一刀砍死。凶手很快就被抓到了,供认说这事儿和太子无关,就是自己所为,只不过假传太子的命令而已,也就是真金并不知道这件事,忽必烈懒得追究细节,匆匆结案了事。
这事儿埋下了祸根。三年之后,1285 年,有一个汉人御史写了一份奏章,说忽必烈年纪大了,应该退位。当时管理奏章上传下达的都事尚文可能是个太子党,看见这个奏章吓了一大跳,他知道一旦这份奏章递上去,那肯定是龙颜大怒,如果忽必烈认为是太子急于抢班夺权,那太子真金就危险了。于是,尚文就扣住了奏章,准备找机会退回。
死了已经三年的阿合马有一个好基友,名字叫做答即归阿散,你一听名字就知道这家伙眼珠子肯定不是黑的。答即归阿散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有这么一份奏章,知道这是一个替阿合马报仇的好机会,于是通过各种办法,让忽必烈也知道了,这一下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