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你们带来枫落白衣的小说《元朝的扩张:打到了欧洲大陆的蒙古军团,为什么打不下日本?》,叙述精彩的故事。精彩片段:...
今天开始讲元朝那些事儿。元朝建国之后也开始了汉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族人的数量和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必须使用农耕文明那一套来治理国家。
不过,以后来人的角度观察大元这个政权,却很容易发现,它的汉化程度不仅比不上后来女真族建立的清朝,就连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那些少数民族都比他们汉化得彻底,北魏鲜卑拓跋氏甚至连老祖宗拓跋这个姓都不要了,改姓元了,可是这个本身就叫做大元的朝代,却是一直到死,都像《元史》里批评的那样:「既行汉法,又存国俗。」也就是保留了很多蒙古帝国的习俗,比如很长时间没有科举考试,不重视农业,允许当官世袭制,对佛教过度依赖,把大和尚摆在儒家知识分子的前面等等。
通俗地说,元朝是一个四不像的政权。
为什么元朝汉化不彻底,或者说速度很慢呢?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这都是因为一个叫做李璮的汉人。
一、元朝汉化为什么不彻底?
李璮本来是金国人,蒙古人打过来的时候,他一方面和蒙古权贵勾勾搭搭,一方面公开投降了南宋,也就是玩起了无间道那一套,后来忽必烈居然还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可见此人玩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到了 1262 年,忽必烈和他弟弟阿里不哥为了蒙古大汗的位置打了起来,李璮觉得时机到了,就起兵反蒙,准备乘机自立为王,但是权谋玩得好,最后还是要看实力,实力不行的无间道高手李璮被忽必烈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打败,脑袋也被砍了下来。
为什么说这事和元朝汉化有关系呢?因为李璮众多的老丈人当中,有一个叫做王文统的,当时的职位是忽必烈手下的中书省平章政事,这个官职你一听就知道了,那是实打实的宰相,他和我在上一个专辑里说的大和尚刘秉忠两个人,是忽必烈最信任的汉人官员。偏偏就是这个王文统,也卷入了李璮的谋反案,最后被查到了证据,脑袋也跟着搬了家,所以,后来就有学者说,忽必烈就是被王文统的反叛戳到了小心脏,伤心了,从此不信任汉人,进而停止了汉化的脚步。
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呢?以我来看,当然不是。首先时间就不对,1271 年,大元建国的时候,忽必烈他老人家汉化之路还走得风风火火的,怎么能说 9 年前,1262 年的一场反叛让他停止了汉化?其次,汉人反叛的多了去了,无论是他手下的谋士,还是忽必烈自己,都很清楚,减少这种反叛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深汉化,又怎么会因为反叛而停止汉化?
那么元朝汉化不彻底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蒙古帝国在干死宋朝,建立元朝之前,实在是忒牛掰,忒辉煌了,说一句「世界大帝国」丝毫不过分,这导致蒙古贵族自信心爆棚,无论是对自己的能力人品,还是对自身的政治,都形成了一种盲目的自信,对待汉族和其他民族有一种天生的傲慢。对于汉化,更是有一种天然的抗拒,觉得按照自己的既定模式走下去,肯定会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这就好像是今天的美国,你要是对他说,你们的制度有问题,必须改革,否则你们美利坚不久后可能快要完犊子了,大多数的美国人都会说,您歇歇吧,俺们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改什么改?!可是,制度这玩意只有适应不适应的区别,根本就没有普适的,完美的,永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来到了中原,还顽固地保留以前大草原上的制度,那就好象从北极来到了赤道,却死活都要穿着羊皮大衣,戴着狗皮帽子一样不靠谱。后来的女真人就多少吸取了他们的教训,这个到时候我们会说。
第二,无论五胡十六国,还是后来的清朝,在崛起的过程中,学习和征服的对象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汉人的文化和文明,但蒙古人不一样,人家是见过世面的,在西征的路上,欧洲基督教文化,中亚伊斯兰文化和吐蕃的喇嘛教文化,都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我看来,这种影响比儒家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还要大得多,以至于在元朝丢掉了中原,即将灭亡的前夕,北元的元昭宗仍旧说出这样的话来:「李先生教我儒书多年,我不省书中何义,西番僧教我佛经,我一夕便晓。」
这说明,对于中原文化,一直到了最后,他们依然是一知半解,用东北小品演员宋小宝的经典台词来说,那就是「我这书啊,都看杂了」,硬是把《水浒》看成了刘关张桃园结义,然后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了,这样的大杂烩,就是蒙古大元的文化特点。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我们前面都简单介绍过了,这个吐蕃喇嘛教文化是什么呢?
吐蕃就是西藏,喇嘛教是佛教在西藏的变种,喇嘛就是藏语「高僧」或者「师傅」的意思。佛教在印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后期产生了一个叫做密宗的流派,这个流派被密宗莲花生大师带入西藏之后,和当地的苯教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既不是印度密宗,又不是汉传佛教的东西。一般来说,我们把它称为藏传佛教,叫喇嘛教其实有歧视的成分在里面,等于指着人家的鼻子说,你这玩意不是佛教,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叫它藏传佛教。
中国的领袖曾经有一句话,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说的就是无论什么组织,最后都要分化出很多派别,藏传佛教也是一样,它后来也分出了无数派别,其中有四个是最重要的,称为藏传佛教四大派。按照出场时间的先后,分别是喜欢戴红帽子的红教宁玛派,总穿着白色条纹衣服的白教噶举派,喜欢红白黑三种颜色的花教萨迦派,还有最后一个,戴黄色帽子的黄教,格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