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张志霖刘云飞的小说《权力巅峰之中央选调生》,是作者“骑狼的汉子”的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
有些经历,不论是伤心还是遗憾,都无法回避、无处躲避。人生就是这样无奈,打碎牙往下咽,生活还得继续。
次日清晨,张志霖与张灵泽、刘云飞结伴前往学校周边寻觅房源。
他极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步履间依旧带着往常的沉稳,但眉宇间的郁结难以化开。究竟是一腔真心被辜负,那份难堪在心底勒出了一道痕。
在华夏大学租房很方便,既有校内家属院的房子,也有校外的商品房小区,还有一些老旧小区。但价格都不便宜,一居室七千元以上,两居室一万元以上,三居室一万五以上。
三人因为找工作、考公,都得在燕城待几个月,经过商量打算合租一套三居室。不过每人每月5000元的房租,着实让人肉疼。
第二天,大家就搬到了校外,学校已经规定了退宿期限。
如果他们去找导师,向学校提出推迟退宿申请,肯定会批。只是导师的情面重逾千钧,这层关系或许毕生仅能动用一次。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浪费这宝贵的机会。
张志霖和李妍颜当初能走到一起,本质上是李妍颜锲而不舍主动争取的结果。
在情感的天平上,被动接受与主动倾注的区别很大。张志霖没有“主动追求” 的卑微,如今除了残存的愤怒,反而有认清一个人的释然与庆幸。
加之他为成为中央选调生已谋划多年,便将情感上的困惑暂且封存。此后,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埋首钻研行测和申论,梳理与基层治理相关的热点素材,修炼的心如止水。
7月10日下午,张志霖刚从图书馆出来,***响了,看了看号码,竟是导师打来的,赶忙接通电话,尊敬地问候道:“校长好!”
杨正尧说道:“志霖,你在哪?”
“校长,我刚从图书馆出来。”
“哦,没回老家?那你来我办公室一趟吧!”
“好的,校长,我马上到!”
……
二十分钟后,张志霖立于常务副***门,指节轻叩两下房门。
“请进!”里面传来杨正尧威严的声音。
推门而入后,张志霖身形微倾以示恭敬:“校长,您有什么吩咐?”
杨正尧放下手中文件,眼角笑意渐显:“志霖,最近在忙什么?”
张志霖垂眸应声:“校长,我在校外租了个房子,正在全力备考。”
闻言,杨正尧指尖轻叩桌面,目光透着赞许:“你能沉得住气、静得下心、铆得住劲,既然有想法,那就付诸实践,莫让青春留憾。”他顿了顿,递过来一份文件,“8月初,由金融学会、华夏大学、金融论坛联合主办,人行金融研究所、咱们经管学院承办主题为‘发展与风险’的研讨会,我想让你和灵泽、云飞准备一下材料。”
张志霖目光一亮,语气笃定:“没问题,校长!咱们去年搞过类似的课题,基础材料是成熟的,我再结合这次的主题补充最新政策数据。”
杨正尧眉峰舒展,问道:“不会耽误你备考吧?
“校长多虑了,准备材料也是学习的过程,这些内容和考公息息相关,说不定哪个知识点就出现在考卷上!”
杨正尧忽然问道:“志霖,咱们经管学院的博士向来抢手,在燕城找一份年薪几十万的工作不难。但看你对考公势在必得的架势,为何对从政有如此执念?”
这是个容不得丝毫含糊回答的问题,张志霖斟酌了一下措辞,目光沉静如水:“校长,自古以来,我们河东省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
我不敢自比古之圣贤,但每次看到家乡贫穷的面貌,总觉得血脉里有什么东西在发烫。高考结束那年,我在老家刨党参,王大爷拿烟袋锅敲着石头对我说,‘娃啊,咱这山路要是通了,东西能运出去,日子就好过些 ’!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书本上的GDP,远不如亲眼看见山货卡车碾过冻土的车辙印来得真切!经济蓝图描摹的再好,也需要亲手铺就路轨的人。我渴望尽绵薄之力,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杨正尧是副部级领导,半生宦海沉浮,早就阅人无数,岂能因几句言辞就轻易信人?只是念及师徒一场的情分,终究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沉吟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当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钱?说这样恬不知耻的话大有人在,这折射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畸形的价值观、权力观,归根结底是没有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不懂得‘权是什么、为谁用权、如何用权’。
志霖,既然你有从政之志,我送你康熙年间的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直白朴素的话语里,道出官与民关系的真谛!”
张志霖听的特别认真,郑重的回道:“感谢校长的谆谆教诲,学生定当时刻谨记于心、笃之于行!”
杨正尧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转沉:“今年中央选调生名额之争已呈白热化,各大高校都在摩拳擦掌,咱们学校可能还是30个名额,僧多粥少呀!”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张志霖身上,“不过你好歹跟了我五年,这张入场券我会替你斡旋,这段时间就好好备考吧,和各校翘楚同场竞技,你可别卡在笔试这一关!”
方才如巨石压心的忐忑,瞬时被这席话化作暖流驱散。张志霖深深躬身行礼,再抬头时眼底燃着光:“校长知遇之恩、栽培之情,学生没齿难忘!请您放心,我必当焚膏继晷备战,绝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期望!”
杨正尧面带浅笑:“再教你个处世之道:成大事者需得藏锋守拙,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彰于表。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三分余地,切勿轻易展露底牌。
选调生指标尚未正式下达,你心中有数便好,嘴上有个把门的,即便对你女朋友也要守口如瓶,免得节外生枝,徒增变数。”
听闻 "女朋友" 三字,张志霖眼中的光彩倏地黯淡下去,语气带着几分怅然:“校长,前几天我和她分手了!”
杨正尧微微蹙眉,目光如炬:“应该不是你的问题吧?”
“个中缘由实在难以启齿,是灵泽和云飞偶然发现的……”
未等他说完,杨正尧便摆手打断,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虽然只见过她两次,但我自诩看人还算精准,她不是良配。早些分开反而是幸事,娶妻当娶贤,人品最重要。
志霖,人生哪能事事顺遂?你才刚起步,不要让儿女情长绊住了脚步,先把重心和精力放在事业上吧,这才是你安身立命之本,大丈夫何患无妻!”
“缘分天注定,半点不由人,只能怪我遇人不淑!”张志霖抬眸时眼底已恢复清明,“校长,您放心,我已经缓过来了,绝不会无事***,让毫无意义的事影响到备考。请您以后多多提点,教我识人之法、辨人之术!”
杨正尧闻言朗声一笑,指尖轻叩着桌面:“你这小子倒会寻捷径,这哪有速成的办法?无非是用三分心思听其言,五分眼力观其行,再拿两分琢磨去咂摸细节。就像老茶客辨茶,得看叶底舒展的姿态,听冲沏时的声响,最后还得尝那回甘里藏着的真味。"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对方专注的神情,又补了句:"记住了,真正的门道不在书本里,全在这人情往来的烟火气中煨着呢!”
……
一个虚心求教如捧玉,一个倾囊相授似琢器,师徒俩聊了整整一个多小时。
当张志霖步出办公室时,才惊觉窗下的日影已斜移过半堵粉墙——这竟是他读博以来,和导师聊的最久的一次。
不知哪位大才说过,张志霖记忆犹新:良工不示人以朴,然璞玉需问石焉。向领导适时展露软肋和弱点未必是坏事,这会让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更真实。
还有,你不能事事皆通、样样皆精,否则领导如何“好为人师”?恰当留出 “请教” 的空间,往往更能让上下级关系在互补与成就中,形成正向的能量循环。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志霖的时间被备考与研讨会筹备填得满满当当。曾以为刻骨铭心的爱情,竟在不知不觉间被磨成了记忆里模糊的淡影。
然而他全然不知,在千里之外的老家,一场风波正在上演。
李妍颜的父母为了替女儿挽回颜面,在乡邻间四处败坏张志霖的名声,把他骂成了始乱终弃、忘恩负义的当代“陈世美”!
忍受着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张志霖父母始终没跟儿子打电话求证。因为他们知道,儿子正在“考当官”,不能分心。便只能任由乡谣如针,扎进他们日渐佝偻的脊背。
万万没想到,这场风波竟然成了张志霖几个月后政审的“绊脚石”……
小说《权力巅峰之中央选调生》 第3章 试读结束。